陶都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便捷登录,只需一步

查看: 36260|回复: 0

[宜兴资讯] 宜兴低温烫伤患者近期显著增加

[复制链接]

高中生

发表于 2024-12-28 13:23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移动
随着气温逐渐降低,暖宝宝、热水袋、发热贴等各种取暖神器纷纷登场,也带来了一些暗藏的风险。近期,我市各家医院接诊的低温烫伤患者显著增加。医生提醒,市民在享受取暖设备带来的温暖时,也要格外警惕低温烫伤的风险,避免长时间接触温度高于44℃的低热物体,一旦出现皮肤异常症状,要及时就医。
低温烫伤患者增多
近日,市人民医院烧伤整形、创面修复科接诊了一名小腿胫前烫伤的中学生小孙。近期,小孙每天晚上都会用热水袋取暖。几天前,小孙和平时一样,躺在被窝里看书,热水袋则放在小腿上取暖。不知不觉中,小孙睡着了,当她再次醒来时,小腿已经红肿了一片。小孙妈妈以为是暂时性浅表皮肤烫红而已,便自行在家用碘伏消毒,涂抹了一些烫伤膏。谁知两天后,小孙的小腿伤口非但没有好转,反而愈发疼痛难忍。这时,小孙妈妈才带小孙到市人民医院就诊。经该院烧伤整形、创面修复科主任张毅查看,小孙的小腿胫前被诊断为Ⅲ度烫伤,需手术治疗。
寒冷天气,人们常用热水袋、暖宝宝来取暖,但在熟睡状态下,皮肤的敏感度会下降,倘若长时间让热水袋接触同一部位且不改变位置,醒来时便可能发现被烫出了水疱,这就是“低温烫伤”。张毅介绍,每到冬季,该院都会接诊不少因取暖设备使用不当导致烧伤、烫伤的患者。其中,低温烫伤的以学生、老人或糖尿病人、瘫痪病人等神经末梢对痛觉、温觉的反应相对迟钝的人群居多。
在市中医医院,因低温烫伤前来就诊的人比往年来得更早了一些。据该院换药室副主任护师王琛介绍:“往年,到12月才会陆续出现一些低温烫伤的患者,但今年11月下旬就有患者来就诊了,其中最多的一天有4个低温烫伤患者,而且都是年轻人。”据了解,除了使用热水袋、暖宝宝等取暖用品导致烫伤外,今年,该院接收的患者中增加了不少“养生爱好者”。一些热衷于热敷、艾灸等养生行为的年轻人,因产品不合格或使用不当导致了低温烫伤。
低温烫伤伤害极大
医学研究表明,通常情况下,人体烫伤的阈值是45℃。身体接触高温时会觉得烫,人会有意识地迅速躲开,这就是人的保护机制。但接触物体温度是45—60℃的中等温度时,大家不会觉得烫,身体的对热保护机制不会启动,反而很享受。而低温烫伤,是指人体皮肤长时间持续接触中等温度的热源,造成从真皮浅层向深层及皮下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伤。这种温度看似不高,但感到痛时,皮肤真皮深层,甚至皮下深部组织,已经发生了损伤。有研究证明,对人体皮肤造成烫伤的最低温度是44℃。
那么,在日常生活中,哪些物品容易成为低温烫伤的罪魁祸首呢?张毅说,像暖宝宝、充好电的暖手宝以及灌满开水的热水袋等冬季常见的取暖装备,长时间使用出现皮肤发红、肿胀、脱皮或出现水疱等症状,就是发生了低温烫伤。此外,正在充电的充电宝、循环电池,以及长时间通话且处于充电状态的手机等,如果长时间与皮肤直接接触,同样有可能造成低温烫伤。
“低温烫伤与高温烫伤在表现上存在一定的差异。”张毅补充道。低温烫伤的面积通常较小,多呈圆形或椭圆形,常位于足跟、足底、小腿胫前、臀部等。早期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小水疱,容易被忽视。但别小看这个小水疱,虽然病变比较局限,但是损伤常常深达真皮深层甚至全层皮肤坏死,即临床诊断的深Ⅱ度或Ⅲ度烫伤。此外,胫前、足跟等部位皮下组织较薄,烫伤严重时可深达骨质,造成伤口经久不愈。低温烫伤可能并不如高温烫伤那般触目惊心,但烫伤深度却往往更为严重。在愈合后,低温烫伤还容易留下明显的瘢痕。更为棘手的是,如果低温烫伤处理不当,极易发生溃烂,长时间难以愈合,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。
不可轻信民间偏方
冬季气温偏低,导致人体神经反应变得相对迟钝,皮肤敏感度也随之下降。老年人、糖尿病人、婴幼儿等特殊群体皮肤功能较弱,对低温刺激的防御能力更低,更容易遭受严重的低温烫伤。
在近期接诊的患者中,少数患者觉得烫伤‘只要涂点牙膏’这样的土方法管用。”王琛表示,这是万万不可的。面对低温烫伤,市民应该如何有效应对呢?王琛建议,一旦发生低温烫伤,市民应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约30分钟,以降低伤口温度、减轻疼痛并防止进一步损伤。若皮肤出现脱皮现象,可采用浸泡的方式降温。随后,应尽快前往医院就诊。切记不要轻信涂抹酱油、牙膏等民间偏方,以免加重感染。
那么,在冬季,市民该如何科学使用取暖设备,以避免低温烫伤呢?王琛说,最关键是“避免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”。例如,使用电热毯时,应将温度调至适宜,避免整夜使用;使用电暖器时,应定期变换位置,避免长时间、近距离、固定部位的照射;在使用热水袋时,应用毛巾包裹,防止热源直接接触皮肤;使用暖宝宝时,应隔着衣物贴敷,并定期检查皮肤状况,一旦出现红肿、红斑等异常,应立即停用。
(来源:宜兴日报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

Archiver|小黑屋|关于我们|陶都论坛 ( 苏B2-20120265 ICP11066580-2 )

本站不良信息举报 信箱 dataodu@foxmail.com 举报电话:0510-87586000
苏公网安备 32028202000860号
本站法律顾问:

GMT+8, 2025-2-6 04:38 , Processed in 0.020565 second(s), 10 queries , Gzip On, Yac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