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原本从事会计工作,去姐姐家拜访时,看见姐夫的父亲邵盘洪老先生在做壶,特别喜欢,就经常去看。” 一来二去,沈寅华毅然辞去了稳定的工作,并受邵老先生启蒙,“开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”。 丁蜀自此少了一名会计,却多出了一名优秀的紫砂艺人。 外表粗犷、内心细腻的他似乎天生就适合吃这碗饭。 “我喜欢从生活中取材作为创作来源”。 喜欢野外钓鱼,无论再忙,每个月总要抽出时间和朋友约那么一两回。由此,他对大自然的体会更加深刻。 而这些感悟,都被他用于花器的创作。 「水中魂」将浪花翻滚、波纹道道生动的呈现出来。 「秋韵」以饱满的石榴为壶型,那仿佛即将蓬勃而出的石榴籽、枝头上挂着的石榴果、粗粝的枝干、绿意盎然的叶子将秋天具象化了,我们仿佛能感受那种硕果累累、丰收的喜悦。 这也是沈寅华的作品特点,继承传统又追求创新,施艺严谨又风格独特。 优秀的紫砂艺人都是“杂家”。 沈寅华身上,这个特质分外鲜明。 他爱书法,从中学开始勤学苦练,成为了班级的黑板报“专业户”。临摹着柳公权的书法,时光匆匆,眼瞅着已是六十载。 如今,他的紫砂壶包装盒内都有一份作品证书,是他用行书手写的,这是他的另一份特色。 除此之外,绘画设计他也涉猎颇深。而这些技艺也源源不断输出在了紫砂制艺上。 在沈寅华看来,宜兴紫砂壶是一种语言,(紫砂)艺人需要从设计、制作、装饰全面考量,并用自己的双手把它诠释出来。 “而花器就是宜兴紫砂中的绣花师”,他的比喻非常生动。 当一件作品呈现出来后,“喜欢的人越多,说明越完美”,而紫砂艺人也就得到了鲜花掌声和相应的回报。 在他的工作室里,有一把非常独特的宜兴紫砂壶——「虎将」。 壶以老虎为型,用「绞泥」形成虎身自然花纹,虎虎生威又生动自然,仿若天生。 “这是我师傅(吴培林大师)的独门绝技”,沈寅华说。 用绞泥制作宜兴紫砂壶本身难度就很大,因为每拍打一次泥片,纹理和图案都会变形,要将泥片拍好、图案完成是非常精细的操作,任何一点线条没有粘结到位,整个壶就失败了,再加上烧制时的收缩,成功率非常低。 「虎将」从选泥、烧试片、做壶到烧制成型,历时3个多月才得以呈现在世人眼前。 “一般绞泥是横纹,但老虎是竖纹,臀部、壶身纹饰就更大,这些都需要技法的巧妙处理”,沈寅华的话语中透露出自豪,我们却听出了其中的不易。 从生活中汲取灵感,创作出高于生活的艺术作品,这就是沈寅华。
沈寅华档案 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一级/高级技师(国家级)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中国紫砂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 宜兴紫砂陶合格传承人 嘉兴学院客座教授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