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都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便捷登录,只需一步

查看: 41198|回复: 6

[宜兴资讯] 宜兴人文遗存 ∣ 长桥祭(一)

[复制链接]

大专生

发表于 2022-3-18 15:55:4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长  桥  祭

长桥,是宜兴亘古以来第一座地标。自东汉早年阳羡令袁玘兴工初建,屡废屡兴,历经磨难,但一直高高耸立在宜兴古城中央,见证着宜兴大地的沧桑变迁,见证了过往芸芸众生的成败荣衰。正如南唐散骑常侍徐铉(916-991年)所谓:“夫英贤之所躔次,邑居之所瞻望。山川之精粹宅焉,里域之神灵凭焉。废而兴之,圮而葺之,岂惟备政,足以徼福。”对于过往的宜兴人和过往宜兴的人来说,长桥就是一座历史上的丰碑,是他们走南闯北的一座航标,更是他乡游子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。

长桥,在古代阳羡县衙南二十步,跨长溪(亦称荆溪、蛟溪,现名蛟桥河)。南齐国子博士陆澄(425-494年)《地理书抄》中说“汉邑令袁玘建”。清代宜兴人周启巂(顺治四年进士)则记作“桥成于孙吴之赤乌二年(239年)”,误。东汉时阳羡长袁玘,会稽(今绍兴)人。在历史上,也是神一样的存在。据西晋邑人周处(236-297年)《阳羡风土记》中说:“阳羡县前有长桥跨水。...袁君所立也。”另又说“阳羡县令袁玘生有神灵,无疾暴亡。殡殓已,竟风雷冥晦,失起丧柩,上下居民夜闻山下有数十人,晨往山上,见起棺柩,俄而潜藏,唯有石冢、石坛。今在冢东西有屏风,盖神仙之所座。”“阳羡县有袁君冢,坛边有数株大竹,高二三丈,枝皆两两下垂,如有尘秽则扫,坛上恒净洁。”而北齐后主(565-569)时期的《修文殿御览》中引《袁府君祠堂记》云:“阳羡初立县时,会稽袁玘生有神异,而君始为令于此。”据此可知袁玘为阳羡长,当在东汉建武末期。而长桥初建,即在此期间,大约是公元50年左右。

袁玘于阳羡任上无疾暴亡,当日风雨晦冥,其灵柩被刮到荆南山上,当士绅县吏赶到山上,其柩已神藏,只见石坛石冢而已。此后,荆南山改名为君山,后来又称为铜棺山(铜官山),以纪念“天降铜棺”这一神迹。



《阳羡风土记》中说:“阳羡县前有大桥,南北七十二丈,桥中高起,有似虹形。”宋代史能之《(咸淳)毗陵志》载,初建时“东西四十尺,南北二百五十尺。”古时的尺寸,已经无法确算。古籍记载的“里制”表明,周代时,一里为三百步,又作百五十丈,以营造尺的五尺为步、二步为一丈。粗略计算,一丈为十尺,而三尺为一米。《阳羡风土记》中记为“七十二丈”,约为240米。《(咸淳)毗陵志》中记为“东西四十尺,南北二百五十尺”,宽约13米,长约83米。用今天的眼光看,确实是一座庞然大物,故而徐铉夸奖道:“圣人作川梁以济不通,舟车所及,纚连棋布,若乃形胜杰大、名闻天下者,亦无几何,阳羡长桥其一也。”在唐代之前,阳羡长桥无疑是桥梁之中的翘楚,堪称是神来之笔。

周处说“桥中高起,有似虹形”;《地理书抄》中则说此桥有“一十三间者,疑水势湍激,木梁难固,中间每五丈余筑一土屯,共一十三所耳。”目前所见的古桥梁,三跨五跨的已十分罕见,而长桥竟然有十三跨,是一座超长的多跨木梁平板桥。从这些描述看,袁玘兴工造桥,确实是一伟大壮举,其死后的哀荣和千年庙祀,也绝非偶然。

对于长桥的集体记忆,袁玘当然是首屈一指。接下来的记忆,当然也是一位神一样的人物,他就是以除三害闻名于世的阳羡周处。其《阳羡风土记》中曾说,长桥下有白獭,兵荒马乱时,白獭就会钻出巢穴,面向西方而嗥叫。而宜兴人的传说则不是白獭,而是凶猛的蛟龙。东吴末,周处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,就是赴南山射死白额老虎、入荆溪追杀蛟龙,而自己则改过自新,奋力读书,终成一代名将。从此,长桥又有了另一个典故,民间称之为斩蛟桥。富有戏剧性情节的是,此后长桥的西南、东南边,建起了两座庙,西边的庙祀袁玘,而东边的庙祀周处。连通两庙的巷衖则分别叫西庙巷、东庙巷,一直流传至今。

对于此桥的记录和赞美,唐代之前似乎只剩下周处和陆澄的断篇残句。唐代是文人墨客踵起的时代,而流连阳羡山水的迁客骚人不胜枚举。天宝间,皇甫冉(约717-771年)、皇甫曾兄弟寓义兴,著名诗人李颀(690-751年)在《送皇甫曾游襄阳山水兼谒韦太守》云:“山深卧龙宅,水净斩蛟乡。”唐玄宗时的著名文学家、诗人李华(715-766年),“安史之乱”后,贬为杭州司户参军。不久,因病隐退,路过义兴,作《常州十二咏(其一)·斩蛟桥居夜子华同赋》,有句云:“云雨生泉窟,雷霆落剑锋。”李华应该是最早将此桥称为“斩蛟桥”的诗人。此后,有“诗鬼”之称的晚唐李贺(790-816年),作《送秦光禄北征》诗有云:“周处长桥役,侯调短弄哀。钱塘阶凤羽,正室擘鸾钗。内子攀琪树,羌儿奏落梅。今朝擎剑去,何日刺蛟回。”而《听颖师琴歌》中也有“谁看挟剑赴长桥,谁看浸发题春竹”之句。被尊为八仙之一的吕岩(即吕洞宾,798年-?)在《赠剑客》中云:“发头滴血眼如镮,吐气云生怒世间。争耐不平千古事,须期一诀荡凶顽。蛟龙斩处翻沧海,暴虎除时拔远山。为灭世情兼负义,剑光腥染点斑。”分明就是描述周处长桥斩蛟的一幅画卷。晚唐侍御史李郢(856进士)奉命来义兴监造贡茶,其《阳羡春歌》中说:“长桥新晴好天气,两市儿郎棹船戏。溪头铙鼓狂杀侬,青盖红裙偶相值。”生动记录了春日长桥两岸的热闹和喧嚣。史称“十上不第”的才子罗隐(833-910年)退处江南,悠游至义兴,作《夜泊义兴戏呈邑宰》,云:“溪畔维舟问戴星,此中三害在图经。长桥可避南山远,却恐难防是醉灵。”南唐才子徐铉为重建的蛟桥作《常州义兴县重建长桥记》之后,又作《送冯侍御》一诗,其中有“斩蛟桥下溪烟碧,射虎亭边路草青”之句,也是借用周处斩蛟的典故。而徐铉“斩蛟桥”三字,从此也广为人知。


徐铉记称,唐朝代宗永泰中(765),义兴县令丘君重新修建。当时有位诗人严维(约756年前后)也经过义兴,作《荆溪馆呈丘义兴》一诗,云:“失路荆溪上,依人忽暝投,长桥今夜月,阳羡古时州。野烧明山郭,寒更出县楼。先生能馆我,无事五湖游。”此后,“蛟桥赏月”成为义兴古城的别样风景。之后,一直没有长桥兴废的记载,直到后唐庄宗李存勗同光初(约924年),义兴乡人吴濠、吴须捐资整修,长桥更加牢固。

过了三十多年,至南唐保大十四年丙辰(956),南唐国力日衰,吴越国与南唐发动战争,战场就在义兴。吴越国攻至义兴城下,被义兴义兵击败。在撤退时,吴越国火烧营寨,大火烧及长桥,“飞焰旁及,宏梁半摧”。至南唐中兴元年(958年),李璟去帝号,向后周称臣,自称国主。建隆元年(960年)正月,赵匡胤受禅,大宋成立,南唐采用大年号。乾德四年丙寅(966年,或误作甲寅),南唐著作佐郎刘君为义兴县令,见长桥破败不堪,规模又巨大,本县及县中百姓无力重建。于是上书朝廷,朝廷下诏,“赐钱八十万”,作为专款。刘君则“备物致用,程工揆日”,“器利、工善、材良”,开宝元年(968年)冬开工,第二年(969年)暮春而毕。

此时,长桥“长五十步,广七步”,较初建时已有所缩小。徐铉于开宝三年(970年)作记时描述,“对县楼而直出,跨荆溪而横绝”,知桥址乃在县衙门前。四年(971年),后主李煜去除国号,改称“江南国主”。八年(975年),宋兵攻占金陵,李煜奉表出降,江南政权正式灭亡。大概是南唐国力民力已经耗尽,此后近四十年中,长桥一直未整修。

图片取自宜兴 网友

来源: 宗伟方  闲品阳羡

大专生

发表于 2022-3-18 16:04:21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南京市 电信
这老照片和他东面的劳动桥有点相似

大专生

发表于 2022-3-19 06:12:02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北京市 电信
当年拆除宜兴长桥,还有和桥的三座石拱桥,是宜兴人民的重大损失!

学 士

大专生

发表于 2022-3-19 06:25:46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
现在成为商业街,河道变成水泥地,悲矣

高中生

发表于 2022-3-21 15:31:50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移动
mantis 发表于 2022-03-19 06:25
现在成为商业街,河道变成水泥地,悲矣

不知道谁想出来的,河底还能铺水泥的,活水变死水

博士生

博士生

发表于 2022-3-22 13:38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现在成为商业街,河道变成水泥地,悲矣

学 士

大专生本科生学士

发表于 2022-3-22 15:02:53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
不管怎么祭,那时候的长桥都已经不存在了,团氿边的那座桥就是纪念的长桥。要说宜兴还遗存什么尚待发现的历史遗存,那就只有“虾虎城”遗址遗迹了!根据历史文献以及历代县志等的记载,确定方位,组织发掘应该也是留给宜兴最后的机会了。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关于我们|陶都论坛 ( 苏B2-20120265 ICP11066580-2 )

本站不良信息举报 信箱 dataodu@foxmail.com 举报电话:0510-87586000
苏公网安备 32028202000860号
本站法律顾问:

GMT+8, 2024-11-17 11:51 , Processed in 0.029214 second(s), 14 queries , Gzip On, Yac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