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都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便捷登录,只需一步

查看: 36280|回复: 4

[宜兴资讯] 宜兴高僧传 ∣ 伏虎稠锡晏禅师

[复制链接]

大专生

发表于 2021-3-14 13:57:3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伏虎稠锡晏禅师

微信图片_20210314135408.jpg

稠锡禅师年轻时初来义兴,卓锡南岳寺,娶妻生子,后又复归寺,伏虎听经、化蛇衔茶等神迹,对宜兴人来说大概是耳熟能详,江苏常州、宜兴,浙江黄岩、义乌等地方志中也都有记载。但历代佛门典籍中却找不到稠锡禅师的确切记载,这有些让人生疑。

据宜兴政协文史资料记载:上世纪90年代末,铜官山上建造抽水蓄能电站。

在土建施工中,挖到了稠锡塔冢,有一石碑上刻有“唐伏虎稠锡晏禅师”文字,传说塔冢建于唐天宝十四年(755)。[宜兴市政协文史委编.佛教文化在宜兴[M].2009.12.P62.]

另外一些网友提供的信息,说是建设宜兴森林公园时挖土方所得。

为此我多方咨询,得知这一重要实物仍藏身南岳寺(见图),据寺僧讲,此碑乃重修大殿时偶然所得。

仅从“唐伏虎稠锡晏禅师塔”几个字看,不像是唐玄宗前对高僧的称谓,再从此碑形制、字迹判断,可能是后人追建的。

南宋咸淳《毗陵志》记载:稠锡禅师,旧志云桐庐人,开元间卓庵南岳。忽膝间闻婴儿声,师曰:“有是哉?”喝开庵前桐木,纳衣锡,下山得一嫠妇,与偶生二子。一日晨炊,俾复进羹,妻辤以尽,曰:“非羹尽,乃缘尽。”复取衣锡归故庵,众诮不纳。师偕二虎与决去留,众惧请止。集众五百,为大禅刹。《黄岩志》云:“师名清晏,在南岳飞锡至白龙山,有神立侍其左。又云娶杜氏,生三子,昙翼、昙£、昙铠。杜卒,携三子归故庵,三子俱有声丛林。”其余略同。[宋.史能之.(咸淳)毗陵志.志第二十五.寺观]

故事不很离奇,但明显带有早期佛教“神僧”色彩。

说浙江桐庐人稠锡到南岳寺当和尚,一天听到膝间有婴儿啼哭声,觉得尘缘未尽。出门一看,见一抱着孩子寡妇杜氏,便与之成亲,又生下二子。

一天早上,稠锡准备吃第二碗粥,杜氏说粥没有了。

稠锡回答说:“不是粥吃完了,而是我俩的尘缘已完结了。”于是重新穿上袈裟,再回南岳寺,众僧则不让他进殿。稠锡到山中找来两只老虎,带到寺中,众僧非常害怕。

稠锡对大家说,如果不能再进寺当和尚,则让老虎吃了他如果可以,则老虎会绕着他走三圈。说完,老虎果然绕他走了三圈。最终,稠锡重新回到南岳寺。

后来,寺庙有僧侣五百多人,成为名闻江南的大刹。

微信图片_20210314135411.jpg

继《毗陵志》之后,历代各志都沿袭记载,内容几乎完全相同。而历代茶文化方面的史籍中也有记载,年代一般都说是“天宝间”,这倒与宜兴所谓出土的这块碑十分吻合。

《永乐常州府志》引《泰定毗陵志》所载稠锡事迹较丰富,其文云:
唐义兴南岳稠锡禅师,桐庐人。初卓锡南岳山下,偶闻两膝间作婴儿声声。师云:“缘在是矣。”庵前桐木自开。师纳三事、衣数种于内,而木复合,因号稠锡和尚。适山间有一嫠妇求配师,生二子。一日晨炊,俾妇进羹,适尽。师笑曰:“非羹尽,乃缘尽矣。”遂引去。复诣庵求住,众怒曰:“尔既娶妻育子,尚和庵居之有?”有师退,忽有两虎随之。大众怖走,师语之曰:“勿怖畏,彼来止欲决去留尔。吾果不可往此庵,虎啖我。如可再居,虎当绕身行三匝。”言未既,虎俯首行如数而止。众惊异,遂请留焉。庵前旧有白蛇洞,蛇每出听讲。又有流泉清甘。师默语曰:“若将此泉点桐庐茶,斯称。”蛇因不出,逾旬忽衔茶子至前,遂种之。阳羡出茶始于此。师时出肠洗涤,因名涤肠池,多有异迹。道德法律,远迩趋向,学者常数千人,遂为一大禅林。后不知所终。《毗陵志》引《黄岩志》云:师名清晏,在南岳飞锡至白龙山,有神立侍其左。又云,娶杜氏,生三子,昙翼、昙卫、昙铠。杜卒,携三子归故庵,三子俱有声丛林。其余略同。[明.佚名.(永乐)常州府志.卷十二.P22.]

另据浙江《(崇祯)义乌县志》中记载说:
【六朝】“稠锡禅师:居稠岩山中。顶曰上岩,麓曰下岩。师一日宴坐,闻膝间有婴儿声,知俗缘不了。乃叱开丛木、脱衣寄之,木合如故。下山娶妻生子,以酬宿业。复叱木取衣,为大沙门,后不知所往。”[明.周士英.(崇祯)义乌县志.卷十七.]

义乌的故事与义兴的故事基本相同,但人物年代列入了六朝,最晚也是在陈朝,要比义兴的稠锡早一百年左右。

这个故事找不到第二份可以印证的资料,极有可能是义乌修志者因地名相近而窜误的。

关于稠锡禅师的三个儿子,长子昙翼、幼子昙铠,各志、各书记载都是统一的,而次子“昙£”,元末明初谢应芳所纂《常州府志》中记作“昙彦”,永乐年间的《常州府志》中记作“昙卫”,相信前人所志,定有所据。唐末庐山僧人雅修隐峦有《闻诵〈法华经〉歌》,其开头部分云:“石上有僧,结跏横膝。诵《白莲经》,从旦至夕。左之右之,虎迹狼迹。十片五片,异花狼藉。偶然相见,未深相识。知是古之人,今之人,是昙彦?是昙翼?我闻此经有深旨,觉帝称之有妙义。”歌中提到的“昙彦”“昙翼”,有可能就是谢应芳所记的来源。另外,据宋释志磐撰《佛祖统纪》中所记载,唐义兴南岳寺住持普门法师有法嗣,名“昙环”,尝为其整理遗著,正巧也是生活在这一时代,是否就是稠锡子嗣,没有确实证据,姑录于此。

明末高僧、磬山开山祖师天隐圆修禅师在《题南岳大师像》中有“若非稠锡再来,定是普门还债”之句,讲的是幸亏稠锡禅师第二次再到南岳寺,否则住持肯定是普门上人。在时间、地理空间上讲,稠锡子嗣为普门上人弟子完全是成立的。当然,从这一点上推论可知,稠锡、普门(709-792)是同一时代人,生活在唐中期开元至贞元之间。《释门正统》及普门上人为湛然法师所作序中都记载,普门嗣法于天台九祖湛然,故稠锡禅师来南岳寺之前夕,南岳寺住持应该就是湛然法师,也就是天隐禅师所赞的“南岳大师”。


善行洞杜鹃花小记
清·吴景墙

铜官山之最高顶为雄鹅峰,圆峰突起,俗号雄鹅头,亦名香炉峰,以两石笋夹列如烛炷也。山巅一池,旧传有三足鳖,六眼龟。郭景纯注《尔雅·释鱼》载之。今已无闻。其池谓之龙潭,产蜥蜴,大旱祈雨,县官及绅耆芒屦上山,诣潭滨取蜥蜴以下,供奉北坛,虔祷辄验。雄鹅峰之阴有善行洞,稠锡禅师之子善行尊者居之,洞口杜鹃为阳羡珍卉,与大潮牡丹、永定海棠并称。[宜兴荆溪县新志.卷一.疆土.P14.]

微信图片_20210314135415.jpg

南岳铜官二山记(节选)
明·都穆

予欲南上登铜官山,路陡峻不可以舆,循厓而行。旁无草木,下视甚危。时东风横发,四山围之,力益劲。予与隶仆屡仆,相顾皆大骇,扶携而前,七里达僧庵。一僧已出,童子煮茶供客。其侧有善行洞,昔善行尊者之所居也,洞深数丈。坐石小饮,午饭于僧庵。庵之后巨石如偃,其隙流泉涓涓,不息昼夜。僧引之以竹,终岁仰给,殆天授欤?[江南通志.卷十三.舆地志.山川]

招    隐
唐 · 释昙翼

连峰数千里,修林带平津。
云起远山翳,风至萸荒榛。
茅茨隐不见,鸡鸣知有人。
蹑蹬践其迹,处处见遗薪。

【出自:全唐诗.卷八五○;张志哲主编.中华佛教人物大辞典】

题南岳大师像
明 · 天隐圆修

此老心直口快,不假禅道捏怪。
生平不蓄半文,举作千金痛快。
若非稠锡再来,定是普门还债。
尝亲幻有老人,得些活泼主宰。
住此南岳山中,卓锡泉边自在。
不须临济三玄,何用远公九带。
肯接云水上流,蔬饭二时慷慨。
大悲高阁立成,如来破殿重盖。
儿孙描邈师真,来索山僧赞呗。
咦!老秃无相福田,直与虚空同坏。

【出自:清.释通问等编.天隐和尚语录.卷十五】

(来源:闲品阳羡)


学 士

本科生

发表于 2021-3-15 09:51:49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硕 士

发表于 2021-3-15 10:59:00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博士生

博士生

发表于 2021-3-17 14:27:29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研究生

发表于 2021-3-17 15:01:55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关于我们|陶都论坛 ( 苏B2-20120265 ICP11066580-2 )

本站不良信息举报 信箱 dataodu@foxmail.com 举报电话:0510-87586000
苏公网安备 32028202000860号
本站法律顾问:

GMT+8, 2024-6-26 10:07 , Processed in 0.024849 second(s), 10 queries , Gzip On, Yac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