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都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会员

QQ登录

只需一步,快速开始

便捷登录,只需一步

查看: 48731|回复: 10

[宜兴资讯] 宜兴茶背后的人才故事,你知道吗?

[复制链接]

大专生

发表于 2021-3-7 16:15:27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移动
宜兴古称阳羡,南境多产茶叶,唐肃宗年间,阳羡茶成为朝廷贡茶,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。宜兴是全国最早享有盛名的古茶区之一,也是江苏茶叶的主产区。
1949年以来,江苏把发展茶叶的重点放在宜兴。1958年,江苏省委成立省山区经济作物管理局,机构设在宜兴县城,旨在加快宜溧山区的茶叶、毛竹、蚕桑发展。经过几十年的努力,才赢得了今天江苏茶叶发展的良好局面。


宜兴茶叶,见证着江苏茶叶的发展。很多人却不知道,宜兴茶叶乃至江苏茶叶,曾经一度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局。
好在,上世纪50年代,江苏省通过转岗培训、引进专业人才、举办培训班、在农业学校开设茶叶专业等一系列措施,尤其是宜兴农校、宜兴农林学院开设茶叶专业培养人才,解决了技术人员缺乏的制约,促进了茶叶的繁荣发展。


(一)
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中央重视茶叶发展。1953年至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,我国茶叶生产取得了明显成效,第二个五年计划提出要加快发展茶叶生产,特别是1958年9月毛主席视察安徽省舒茶人民公社,发出“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”的号召后,全国茶叶生产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。
江苏省重视茶叶生产,但缺少茶叶技术人员。原无锡市茶叶研究所所长、宜兴县(市)政协副主席沈棣介绍,1955年前,江苏省农林系统茶叶技术人员“只有一桌”,意思是只有七八个茶叶技术人员,坐下来刚好一桌。
为增加茶叶技术人员,江苏从多方面进行了努力。
首先,转岗培训非茶叶专业毕业生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,江苏省的农业学校没有开设茶叶专业,根据实际需要,江苏省农林厅通过培训,把非茶叶专业的农校毕业生转岗为茶叶技术人员。1955年9月,江苏省农林厅举办茶叶(技干)短期培训班,茶学家、茶树栽培专家张志澄,带领苏州农校果蔬专业毕业的沈棣等15名学生赴南京中山陵茶场参观学习,并讲解省内茶叶生产情况和茶树栽培、制作、评审等专业课程。经过一个星期的突击培训后,分配到宜兴、震泽、句容等茶叶主要产区,立即投入面上茶叶生产的指导工作。


其次,接收浙江农学院、安徽农学院等茶叶专业毕业生,同时选送茶叶技术干部到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进修。江苏省农林厅在1958年、1960年分别选送2人、3人到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进修。
江苏省还立足江苏省宜兴农业学校(本文简称宜兴农校)培养茶叶技术人员。宜兴农校,1924年创办,1956年开设茶叶专业(中专),先后招了四届10个茶叶班,其中宜兴农校毕业的班级7个,合计毕业学生306人。


同时,建立宜兴农林学院,开设茶叶专业(大专)。1958年江苏省委同意建立宜兴农林学院,设置茶叶专业(大专),共招收三届3个茶叶班,合计毕业学生45人。
江苏省还举办了茶叶技术人员培训班。1957年2月—10月,宜兴县茶叶实验场举办了一期“江苏省宜兴茶叶技术人员训练班”,培训茶叶技术人员17人——这是茶叶科研与生产单位为培养茶叶技术人员所做的努力。

(二)

宜兴农校和宜兴农林学院是培养茶叶技术人才的主要途径。


1956年宜兴农校开设茶叶专业(中专)。1956年至1962年,共形成茶叶专业四届10个班级,其中宜兴农校毕业的班级7个,合计毕业学生306人,临安农校毕业的班级1个,另有1个班级调整缩减,一个班级肄业。
那么,资料中出现的临安农校是怎么回事呢?该校第一个班的学生马琴英对当年入学事宜记忆犹新:“我们这个茶叶中专班是1956年7月招的,9月开学,在宜兴农校学习了一年基础课。由于宜兴农校茶叶专业师资力量不足等原因,在江苏省与浙江省教育部门的协调下,1957年9月,我们转到浙江省余杭农业学校,在浙江上了2年多的茶叶专业课,1959年12月29日在浙江省临安农校毕业。我们应该在七八月份毕业,由于毕业前参与浙江省土壤普查花费了好几个月时间,影响了专业课的学习,所以毕业延期到了12月底。班上30多名江苏毕业生回到江苏,被分配到南京、句容、江阴等地方以及竹箦农场等单位从事茶叶工作。我被分配到了高淳县苗圃(后改为东坝农场、青山茶场)当茶叶技术员。我们这个茶叶班的学生,毕业后绝大多数都从事茶叶工作。”


1957年宜兴农校没有招生。1958年春季,因为江苏省农校进行校系调整,原本在苏州农校、南通农校等六所农校就读的238名学生调入宜兴农校,部分学生编班进入茶叶专业,形成茶叶班3个;同年暑期,宜兴农校招收茶叶班4个,该年合计形成茶叶班7个。不过,暑期招生的4个茶叶班,由于学生在班级之间分布不均衡以及学生数量的减少等原因,二年级开学时,被重新调整编成了3个班。
1959年和1960年暑期,宜兴农校各招收茶叶班1个。遗憾的是,1960年招收的茶叶班学生因1962年宜兴农校解散,肄业。
在宜兴农校茶叶专业学习,并不纯粹是学习理论知识。前文提到,1958年原本在苏州农校、南通农校等6所农校就读的238名学生调入宜兴农校。江爱仙就是这一批的学生之一,她回忆说: “1957年9月至1958年2月,我在浒墅关蚕桑学校就读,1958年2月转到宜兴农校的茶叶专业。1958年上半年,我们在宜兴农校学习了半年基础课,9月份升至二年级时转到宜兴农校设在阳羡茶场的分校学习。在茶场,我们上午上课,学习语文、数学等基础课,由农校本部的老师来上;下午劳动,茶农教我们采摘茶叶、扦插茶苗、采收茶籽;雨天休息或学习。茶叶专业课没有教师给我们上,是茶农教我们的。”
她在阳羡茶场分校过了一年时间,1959年9月回到本部学习,1960年8月毕业。

(三)

1958年9月在宜兴农校基础上正式成立 “宜兴农林学院”,这是“一所全日制的大学”,“培养有科学理论,又有实际生产技能的高级农、林、茶业技术干部和科学研究人才”。宜兴农林学院与宜兴农校一套班子、两块牌子,实行院校合一的管理模式。


茶叶专业的课程除了政治、外语、体育等公共课,还要学植物学、无机化学、植物生理与生化、农业分析化学、农业气象学、土壤肥料学附地质学基础、土地测量学等基础课,以及茶树栽培学、茶叶制造学、茶树病虫害防治学、茶叶化学附检验、茶叶生产机械化、茶树选种良种繁育学、作物栽培学、果树栽培及造林学、水土保持学、社会主义农业经济学等专业课。
除了教学外,宜兴农林学院还开展茶叶科研工作,设立茶叶专业教研组,订立教研计划展开工作;成立宜兴农林学院科学技术研究委员会,开展了红茶初制新技术研究、茶叶采摘后促进多数腋芽萌动方法的对比研究、茶叶综合利用、茶树病虫害调查研究、宜兴县茶树病虫害发生规律与药剂防治比较试验等7个科学研究项目。


1958年至1960年,宜兴农林学院茶叶专业(大专)共招收三届班,每届1个班。
宜兴农林学院刚建立时缺少茶叶专业教师。1959年,浙江农学院茶叶系的应届毕业生周爱华来校担任茶叶制作课程教师。1960年,宜兴农林学院选送2名学生赴安徽农学院茶叶系进修,李令怡介绍:“送出去进修共5人,2人到安徽农学院学习茶叶,3人到南京农学院学习基础课。”1961年6月,宜兴农林学院从茶叶专业教员中提升陆志光为讲师、袁延年为副教授,加强了茶叶专业教育力量。


据宜兴农林学院茶叶专业首届毕业生、曾任高淳县青山茶场场长的储志刚回忆:“1959年浙江农学院茶叶系的毕业生分配到我们学校,增强了我们茶叶教育的专业力量。张志澄给我们上过课的。实践时,我们到过芙蓉茶场、苏州东山和浙江。在浙江实习期间,我们在绍兴青坛茶厂学习茶叶初制,在绍兴茶厂学习茶叶精制及审评,还在杭州梅家坞学习手工制作龙井茶(梅家坞是西湖龙井茶一级保护区和主产地)。”
总之,上世纪50年代江苏茶叶发展,面临着茶叶技术人员缺乏等许多困难。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,宜兴农校与宜兴农林学院克服茶叶专业教师缺乏、办学条件不足等制约因素,开设茶叶专业,为江苏茶区培养、输送茶叶专业人员,成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苏茶叶战线的骨干力量,有力推动了江苏茶业的发展。

来源:看宜兴

硕 士

发表于 2021-3-7 17:49:42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已婚人士

研究生

学士

发表于 2021-3-7 16:39:32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硕 士

发表于 2021-3-7 16:53:30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本科生

发表于 2021-3-7 17:38:37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研究生

发表于 2021-3-8 08:26:21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博士生

博士生

发表于 2021-3-8 13:57:33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学前班

发表于 2021-3-9 16:42:27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
哪里可以买到纯天然红茶,不加香料色素,不打农药的那种?

研究生

学士研究生

发表于 2021-3-10 08:19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
大专生

发表于 2021-3-10 08:50:22 新手机触屏版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 联通
宜兴的大学吗?

大专生

发表于 2021-3-11 13:16:08 |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: 江苏省无锡市 电信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会员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小黑屋|关于我们|陶都论坛 ( 苏B2-20120265 ICP11066580-2 )

本站不良信息举报 信箱 dataodu@foxmail.com 举报电话:0510-87586000
苏公网安备 32028202000860号
本站法律顾问:

GMT+8, 2024-4-26 19:48 , Processed in 0.033527 second(s), 17 queries , Gzip On, Yac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