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团子 发表于 前天 08:54

宜兴3位逝者昨日“入海为安”

  3月31日,无锡市第19次骨灰撒海活动在国家海洋局指定的东海海域举行,共有98例骨灰撒入大海。其中,我市3位逝者的骨灰在8名亲属的护送下归入大海。
  当天上午9时许,一艘海葬轮船载着172名海葬逝者家属,从上海吴淞客运码头驶出。轮船在湛蓝的海水中一路向前,白色的浪花在船尾翻涌,不时有海鸥飞过。不多久后,一场简约而特别的告别仪式在船舱中举行,拉开了此次海葬的序幕。身着整齐制服的礼仪人员,迈着庄重的步伐,向逝者敬献花篮,那娇艳的花朵,寄托着生者对逝者无尽的缅怀。随后,全体人员缓缓起立,深深鞠躬……当海葬轮船抵达指定海域,最后的告别时刻来临。甲板上,家属们手捧骨灰盒,在工作人员引导下与逝去的亲人作最后告别。接着,亲属们通过一个个蓝色防风漏斗,将骨灰与娇艳的鲜花一同缓缓抛撒向大海,骨灰与花瓣在海风的吹拂下,融入那片广袤的蓝色之中,整个海葬仪式庄重而肃穆。
  我市参与此次海葬的3位逝者中,年龄最大的出生于1928年,另两位分别出生于1951年和1944年。当天一早,他们的亲属专程从宜兴赶到这里,送亲人最后一程。甘女士的父亲是上海知青,后来在宜兴成家立业,落地生根。“父亲一直念着家乡,海葬是他生前的夙愿,如今,他以这种方式回到了故乡。”甘女士的话语中,满是对父亲的理解与缅怀。“我母亲去世十多年了,海葬的方式很环保,而且我们这些子女年纪也越来越大了,不想把母亲的身后事留给子孙后代添麻烦。”家属归先生说,“骨灰撒进了大海,但是名字被永久镌刻在海葬纪念碑上,我们也有追思母亲的地方。”这样的看法,也得到了家属虞先生的认同,他感慨道:“如今,很多孩子都在外地,甚至远在海外。海葬简化了传统丧葬的繁琐流程,让子孙后代无论身在何处,都能在海边找到追思的方向。”
  我市公益海葬活动自2005年启幕以来,已有51例逝者骨灰在这片大海中安息。市殡葬管理所所长陈钟表示,随着节地生态安葬理念的不断推广和深入人心,越来越多的群众倾向于选择这种与山海相依、与自然相融的安葬方式。除了海葬,市民政局还推出树葬、草坪葬等节地生态葬形式满足不同家庭多元化需求。3月26日,市金鸡山公墓就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草坪葬仪式。活动现场,在低回哀伤的乐曲声中,礼仪人员神情庄重,诵读祭文。公益草坪葬区内,松柏静静耸立,芳草如茵,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逝者骨灰进行安葬。随后,逝者家属代表缓缓走向墓区,献上鲜花,深深鞠躬,表达内心深处的哀思。逝者骨灰装入保护箱葬入草坪,仅占用极小的一片土地。这一模式不仅契合“入土为安”的传统观念,还极大地节约了土地资源。据悉,仅去年以来,我市就有46位逝者选择草坪葬,这一数字不仅体现了市民对生态安葬方式的认可,也反映出社会大众殡葬观念的进步与转变,越来越多的群众正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,让生命以另一种方式在大自然中延续。
(来源:宜兴日报)

今日过客 发表于 前天 18:36

白马场 发表于 2025-4-1 16:59
骨灰撒海活动很好111111,人生如梦幻泡影,没必要再去占地,增加后代负担

千万年来逝去的人何止亿万,三代四代过后就自然消失了

文二 发表于 前天 09:45

咨询下要多少钱才会办好。

白马场 发表于 前天 16:59

骨灰撒海活动很好111111,人生如梦幻泡影,没必要再去占地,增加后代负担

ytrewq999 发表于 前天 11:16

政策上应该大力支持,能使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种安葬理念。

滆湖渔夫 发表于 昨天 12:22

没有公墓证不让开火化证https://tdapp.dataodu.com/public/emotion/face_wulian.pnghttps://tdapp.dataodu.com/public/emotion/face_wulian.pnghttps://tdapp.dataodu.com/public/emotion/face_wulian.png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宜兴3位逝者昨日“入海为安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