zishajie 发表于 2022-4-27 13:18:16

宜兴紫砂壶名家-吴鸣:紫砂“新流派”一代宗师| 人物

中华五千年文明传承至今,遗留的文化瑰宝浩如烟海。 瑰宝背后往往是一个个伟大的人物: 张三丰创立太极拳;姜子牙为儒、法、纵横等“百家宗师”;老子立“道教”;张旭开创“狂草”艺术;范宽将北方山水画派推向新高度…… 紫砂行业600余年,每一款经典器型、传世之作背后亦站着一位位紫砂大家。 今天「人物」栏目对话的是被誉为“开启紫砂现代陶艺先河”、“新流派”的宜兴紫砂壶名家吴鸣大师。「我不是“鬼才”」 他的作品往往造型独特,因此网络上称他为“鬼才”、“怪才”。 但吴鸣老师却说,虽然非常感谢大众的认可,但他并不苟同这种评价,“他们不懂我”。 “他们只看到(作品的)造型,但其实每一个作品拥有一整套的思维、表达方式”。 事实上,每一个有幸参观吴鸣老师「怡陶园」的人都会流连忘返。 它们就在那里,造型独特却不乏美感,壶名简单但领略后往往令人会心一笑,初看是壶、再看却蕴含万般人生哲理。 不言不语,却仿佛说尽上古春秋、看透人间那些事儿。「子非鱼」受庄子“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”的启发而来。 作品像鱼而不是鱼,似水而非水,似雕塑而非雕塑,造型似壶又非壶,但宜兴紫砂壶所有要素壶把、壶流、壶身又全都拥有,似乎就为诠释庄子那句千古名言而生。 100个人看「子非鱼」,或许会有100种体会。 有人评价说,“你这把壶的哲学理念是故事情节也解释不了的”。 的确,这样的作品,你不能仅仅从造型,或某一个点、一个面去欣赏它,“它是一整个的有铺垫有面、有深度有高度、有厚度的事物”。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理解:在汲取了华夏文脉之精华后,吴鸣老师运用宜兴紫砂传统的工艺技法,突破传统紫砂壶的形体与功能结构,捐弃实用功能,不再拘泥于紫砂传统的工艺美术品,但却创造了独属于紫砂的艺术作品。 其他作品也诸如此类,比如「竹林七贤」,没有任何具象的人物在壶上,但又融会了七贤各自的特点于壶中,避世、狂狷、饮酒、风骨…… 作为一个美术专业出身的人,他更能感受到时代潮水的方向。 1986年,日本美浓国际陶艺竞赛首次举办,中国也受邀送件但是都没有入选。吴鸣老师回忆说:日方单位写信给当时的轻工部,大意是说中国的作品制作技艺非常好,但是设计理念落后了半个世纪。 于是到了1989 年举办第二次美浓展的时候,中国官方发动美术院校的师生都去参与,最终有四件入选,其中一件就是宜兴紫砂壶名家吴鸣老师的作品。(美浓奖是世界当代陶艺的代表性竞赛) 也正是这些经历和国际视野,他对于宜兴紫砂有了自己的道。 在一篇公开的文章中,他说,“现代审美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实用,特别作为艺术创作的体验更重视形式、内涵、艺术性、文化性等等。当古老而传统的宜兴紫砂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和影响,想要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景,要更重视艺术、审美特征。毕竟艺术形象才是立身之本”。 于是,他开始了现代陶艺创作之路,开创了一个新的流派。“但创新不是随意而为”。 “有些当代陶艺作品受到诟病,是因为它们虽是新的造型,但做得没道理又没有美感,往往是因为传统技能就没有理解好”。 在他看来,创新一定是在掌握宜兴紫砂传统工艺的基础之上,理解宜兴紫砂长久以来的内在精神与基本特征之后才能去做的。 “一把壶,剖解开来,空间、比例、造型之间的关系都要吃透,这是我们要继承传统的地方。就好比做衣服,你可以创新但不能丑陋。” 当然,如果只是做工艺品,任何一个行当、任何一样事物,专注就能做到最好,“庖丁解牛,他已经做到了极致,从技上升到了道”。 但做艺术品,尤其是传世之作,没那么容易。 “很多著名的大家徒弟众多,功底都很好,但在历史长河中也不曾留下姓名”。吴鸣老师坦言,“你在这个社会存在的证明,就是你的作品能够留下来”,“而我所希望的是,我的作品在历史长河中能够留下来”。 20世纪初,杜尚的“小便池"开启了当代艺术新的审美方式。21世纪,遥远的东方,吴鸣老师用“紫砂艺术品”开启了现代陶艺的先河。我们相信,未来,终有那么一件或多件珍品留存于博物馆,证明属于陶艺史上的巨变亮点和里程碑,那是属于陶艺史上的重要符号。以上内容来源于 宜兴紫砂壶 www.zisahjie.com ,转载请注明出处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宜兴紫砂壶名家-吴鸣:紫砂“新流派”一代宗师| 人物